各种废旧环保袋、报纸、旧服装等,经过学生们的手工创作,变成一件件华丽的“时装”。今年以来,哈市对垃圾分类校园宣教工作进行全方位、常态化推进。“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促进整个社会”的城市垃圾分类联动机制正在冰城悄然萌动,并向千万家庭和社区传导。如今,把绿色环保与动手能力融合在一起的垃圾分类课程,陆续走进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
“把空塑料水瓶放进可回收垃圾桶,把用过的纸巾放在别的垃圾桶,把用完的电池放进有害垃圾桶……”哈尔滨市群力实验小学校学生于梓梁在学校开展的垃圾分类特色课中学会了不少垃圾分类知识,每天课余时间对班上回收的垃圾进行分类登记是他的“日常工作”。
据哈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目前,哈市各中小学校积极组织教师深入挖掘本学科知识与垃圾分类知识的契合点,将垃圾分类知识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通过种种主题实践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中小学生和幼儿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践行垃圾分类。
在哈市很多学校的美术课上,学生们自己设计校园垃圾分类专题的宣传海报,制作树叶画、环保纸浆画等,学生们用丰富多彩的作品传递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传播垃圾分类办法。在科学课上,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空气净化”“浑水变清有妙招”等科学实验,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以及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科学原理。
为了便于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垃圾分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哈市教育局分别编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同时,哈市还将垃圾分类内容编入《哈尔滨市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指导手册系列丛书》,将垃圾分类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机结合。
日前,哈尔滨市松江学校的学生早晨进入校门后,收到印有不同垃圾名称的卡片,他们要把卡片按照标志进行正确分类投放。每个班级都有一套垃圾分类投放游戏工具,老师和学生经常在课余时间进行垃圾分类游戏。
主题升旗仪式,趣味游戏,知识竞赛……今年以来,哈市中小学校与幼儿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各类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垃圾分类有机融入校园文化生态中,成为课堂教育之外推动垃圾分类的重要方式。
哈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今年以来,哈市各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利用国际劳动节、世界环境日、世界粮食日等节点,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同时,一些学校还布置如“我与爸爸和妈妈送垃圾回家”“我是垃圾分类小老师”等相关亲子活动,通过组织学生与家长每天分类收集、分类投放等方式清理家居的物品,提升家长参与垃圾分类的理念,促进习惯养成,实现家校协同共育。
日前,在哈尔滨市抚顺小学校上演的一场时装走秀和工艺品展,让一些可回收物变得时尚美观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力量。
据了解,哈市中小学校结合科技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推广垃圾分类科技发明,鼓励学生创新利用废物进行艺术创造,这些成为中小学垃圾分类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哈市群力实验小学校的校园科技节、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校的“垃圾分类小达人之小创意师”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到垃圾分类变废为宝、节约世界资源的深刻意义。
学生作为志愿者带动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对提升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储备效果非凡。
“吃剩下的大骨棒属于什么垃圾?该怎么样分类?”近日,由哈市群力实验小学学生组成的“垃圾分类小萌管”深入到道里区丽江社区,以知识竞赛方式,带动家庭和社区居民分类意识提升。活动现场,同学们用自创的朗朗上口的口诀,教大家掌握垃圾分类技巧。面对“小萌管”的讲解,小区居民都表示,孩子们为大家做出榜样,今后大家在生活中更应该提高责任意识,热情参加到垃圾分类中。
今年10月,道里区垃圾分类办公室将“垃圾分类小萌管”模式引入社区,针对家庭厨余垃圾分类难的真实的情况,让学生以“分类者”的身份监督记录家庭日产厨余垃圾量,将正确分类的生活垃圾投放至分类收集容器中。班主任以“每周一问”的方式,组织学生分享一周内家庭的垃圾分类情况。示范社区将建立“垃圾分类优秀家庭”评选制度,对积极参加各类垃圾分类活动的学生家庭,优先评为“垃圾分类优秀家庭”,让学生个人的荣誉与家庭荣誉挂钩,进而提升家庭和社区垃圾分类积极性。
如今,道里区生活垃圾分类办牵头组织辖区工农街道、丽江社区、哈市群力实验小学校等单位,开展了“桶前值守一小时,社区建设一份力”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教培训活动。孩子们走进社区,现场学习生活垃圾分类常识、管理办法和智能箱房具体操作流程等。
截至目前,道里区先后有100余名“垃圾分类小萌管”在社区“上岗”,通过小手牵大手,辐射家庭和社区,营造全社会都来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