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江苏省南通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南通市市长王晖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据最新数据统计,南通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36.3亿元,增长4.7%,顺利跨入GDP“万亿俱乐部”行列。
《南通日报》还以号外的方式充满仪式感地官宣了这一喜讯。随着南通成功“逆势撞线”,江苏已经有4座城市实现了GDP破万亿壮举。
但随着万亿惊喜的余热过后,我们迎来了新一轮的反思,南通这江苏第四的交椅真的坐稳了吗?
按照2020年的GDP,南通和江苏第三城、老牌经济强市无锡的差距很小,网络上一些兴奋的南通人甚至喊出了“五年内GDP超无锡”的口号。
南通城扩的野心,绝不仅仅是冲万亿GDP俱乐部这么简单,而是要与苏州全面较劲,做江苏省的“双子星”城市,那么如今的南通究竟与苏州、无锡差距多远呢?
一座城市的驱动核正是这座城市的市区,不如让我们先来看看每个城市的“心脏”是否强健,江苏各城市的市区表现如何呢?
南通城区每万人次所驱动的生产总值居然高达全省第一位。 2020年,南通GDP已经突破万亿大关,和无锡GDP差距只有2300多亿,证明整体的发展差距正在明显缩小。
小编想说:虽然与江苏三大前辈仍有差距,但是万亿只是开始,要 让子弹飞一会儿!对于南通的重大财政支出小编做了以下分析:
历史证明,城市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离苏州、无锡尚有差距,目前我们以一线对标强调基建,稳扎稳打之下必将走得长远。
为了迎战新的机遇,南通正在“全副武装”融入长三角都市圈,贯通沿海发展带诸多城市,自然离不开交通网路!
在2021年1月19日的南通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十四五计划”期间,要求南通高起点、大手笔建好江苏开放门户,融入苏南、拥抱大海,实现更多的“天堑变通途”,重点工作为:
3条过江通道建设:通沪过江通道、张皋过江通道、海太过江通道以及苏通第第二过江通道的前期工作;
1大超级海港建设:通州湾主体港区一期通道、吕四作业区“2+2”码头及进港航道,起步港区开港运营;
3条过江通道建设:通沪过江通道、张皋过江通道、海太过江通道以及苏通第第二过江通道的前期工作;
1大超级海港建设:通州湾主体港区一期通道、吕四作业区“2+2”码头及进港航道,起步港区开港运营;
据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官微“上海发布”昨天推文《“十三五”期间,上海城建交通、对外交通取得了这些突破!》透露上海市与江苏省、南通市签署协议,合作推进大场机场迁建和共建南通新机场。
上海市在“十三五”期间,“长三角相互连通水平提升一体化协作机制逐步完善”,并明确:上海市与江苏省、南通市签署协议,合作推进大场机场迁建和共建南通新机。
这是上海首次官宣合作打造新机场,这标志着在对外交通方面,上海市在“十三五”期间“长三角相互连通水平提升一体化协作机制逐步完善”。
拟于2021年开工建设,2026年建成通车,总工期约60个月起,在张家港杨舍镇晨中村西侧、张家港疏港高速晨阳互通处,向北沿规划及现状的 S259 布线,上跨港丰公路、沿江公路后,于张皋汽渡西侧进入长江主江,采用主跨 2300m 双塔悬索桥跨越主江浏海沙水道。
据悉,张皋过江通道全长28.3km。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过江段行车道采用双向八车道,连接段行车道采用双向六车道,过江段设计速度采用100km/h,接线km/h。
全线处,分别为晨阳互通、张家港北互通、如皋南互通和石庄枢纽互通。同时根据规划,本项目主线远期将向北延长至海安。
张皋过江通道建成后,如皋将成为江苏唯一拥有大桥、大港、高铁、高速、快速路的县级城市。如皋,未来可期!
三年滚动推进计划由2021年计划开工和力争开工项目、2022年力争开工项目和2023年重点储备项目三大部分所组成,共涉及铁路项目19项。
明确表示,沪渝蓉高铁上海至合肥段(北沿江高铁):计划2021年6月完成工可批复,7月完成初步设计批复,预计10月开工建设;
对于海太过江通的形式,网络上一直众说纷纭,如今经过专家们的对比论证,对码头岸线、通航、防洪影响和工程建设价格等重要的因素进行了桥隧方案综合比选后,专家及代表一致认为推荐的隧道方案更加合理可行。
海太过江通道工程建设项目工可研究的建设方案采用公路、轨道三管隧道方式穿越长江。
隧道全长约11km,其中盾构段约 9.2km(盾构段释义:螺旋输送机挖空的部分很快形成新的隧道结构,即隧道整体的结构),其中铁路隧道位于公路隧道的下游,针对海太通道的时速也做了明确规定:
公路隧道横断面:采用”双管单层六车道“,外径16m。公路高速隧道设计速度为100km/h 。
公路隧道横断面:采用”双管单层六车道“,外径16m。公路高速隧道设计速度为100km/h 。
海太过江通道将成为中国第10条过江江底隧道,海太过江通道是南通直接对接苏南的通道,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融合进度的加快,便于南通与苏南的交流融合。
当南通摆脱“难通”,得以和四面八方的城市连结时,将更有底气喊出“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高水平发展”的口号,也解锁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大门。